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熱門的詞,大概是5G,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5G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并在VR/AR、自動駕駛、智能假造等場景中有廣泛應用。那么,5G技術到底能為VR/AR提供哪些支持?5G時代,AR/VR體驗又將拓展出哪些值得期待的應用場景?作為4G網絡的升級版,5G何以成為VR/AR市場的引爆點?
VR+5G市場
根據華為發布的《5G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的白皮書》,云VR/AR被列為5G時代最值得期待的應用場景之一。今年5G商用為虛擬現實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開辟了新天地。在5G的協助下,需要實時交流、實時交互的虛擬現實行業應用將被實踐和推廣。
現階段“5G+VR”的應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次利用“5G+VR”技術對2019年央視春晚進行實時直播;深圳市人民醫院借助5G網絡完成了我國首例5G+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遠程肝膽外科手術,2000公里外北京有關專家對手術過程進行了實時遠程精準指導;南昌公安局聯合中國移動、華為等單位,調通并上線了全國首個真實場景下5G+VR的智慧安防應用。
5G優化VR體驗的核心——微基站
在未來的5G時代,微基站隨處可見,它將遍布在各個生活和工作場所。這也意味著,5G網絡的基站將距離用戶更近。基于微基站,5G采用移動邊緣計算機制,即將處理邏輯下沉到網絡的邊緣,也就是更靠近用戶的基站上。一旦用戶發出請求,數據便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傳輸到基站,而基站也可以更快速地給用戶以反饋。
正是基于這種高效的傳輸機制,5G網絡才能夠讓VR/AR應用在移動終端的時延極大地縮短。根據IMT-2020制定的指導方針,5G將提供1毫秒的OTA往返延遲。實際上,當延遲小于10毫秒時,人類就基本無法察覺到畫面的延遲。因此,5G的到來將會徹底消除VR使用中由時延所帶來的眩暈感,從而真正提升移動終端的虛擬體驗。
未來
4G網絡僅能夠滿足部分VR/AR應用,但5G時代的到來不僅增強了現有的虛擬體驗,還將拓展出全新的應用場景,真正使VR/AR發揮其在移動終端的優勢,解決用戶生活中的痛點。AR/VR在5G時代的發展將為我們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名詞解釋:
VR: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達到身臨其境的幻境感覺。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簡稱5G或5G技術)是最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統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標是高數據速率、減少延遲、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統容量和大規模設備連接。
本文參考:
《一文讀懂VR+5G:顛覆時代的5G,不僅僅是快那么簡單》
《“VR+5G”開辟應用新天地》更多內容點擊標題查看,如有侵權即刪!
從浙江省博物館獲悉,浙江省博物館將于3月26日(本周四)起逐步恢復對外開放,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參觀。
從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了解到,根據國家文物局、省文物局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博物館恢復開放指導意見,經上級部門同意,該館部分展廳恢復對外開放。
對于觀藝術展的人來說,最近因為疫情不能出門觀展,尤其各大藝術館、展館、博物館都沒有開門,所以藝術展線上展出也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也給觀眾帶來了另類的新體驗。
2021年下半年,隨著中國疫情形勢的有效控制,經濟生活有序恢復,居民消費活動日漸活躍,皮革行業內需市場銷售逐季改善。
中華電信與國立故宮博物院29日簽訂MOU合作備忘錄,中華電將在故宮建構5G實驗場域,利用5G擴增實境(AR)導覽,并于11月將故宮正館210展間作為5G實驗場域,發展全新5G智慧博物館,創國內首例。
隨著疫情有效控制,國內很多博物館、陳列館、美術館等展覽性質的場所,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相繼恢復開放!比如大連自然博物館于今日有序開放各個展廳!信息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官網!公告如下:
從7月起,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開始閉館進行整體改造提升,著力打造國家一級博物館和5A級旅游景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古代壁畫保護修復研究基地。
近日有這樣一則新聞,5月16日,“周末趕集”公益活動在黔東南黎平縣生態農產品展銷中心如期舉行,前來購物的群眾絡繹不絕,別具黎平特色的生態農產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在黔東南黎平縣生態農產品展銷中心的出現,發展當地生態農產品經濟。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