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運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館與科大訊飛、阿科瑟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邁上“智慧場館”建設的快車道。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此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
在當今時代,科技越來越多進入生活,也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服務水平。比如敦煌研究院通過多年的文物數字化保護探索,建立了敦煌石窟數字化檔案;各大博物館也紛紛推出智能導覽、網上虛擬展廳、VR互動等,提升公眾的觀展體驗。
上海博物館在打造智慧場館的設計方面也邁上了新臺階。1月6日下午,上海博物館分別與上海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阿科瑟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三家科技企業和單位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及智慧文化場館建設等相關的業務合作。
2019年4月,上海市經信委征集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上海博物館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得到專家認可,并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已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式上發布。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上博將打造“智慧場館”: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先行》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圖片來源網絡。
對于我們來說科技充滿神奇,而對于高科技的人來說是否又沉悶無趣呢?今天,咱們就來看一看世界十大科技館,作為科技愛好者的你,在這些地方,肯定能找到所有你對于未知領域的答案。
關于2024第六屆GME廣東機床展的布置時間,由于直接針對該展會布置時間的具體信息較為有限,且這類信息通常不會廣泛公開于非官方渠道,因此小編將基于一般展會籌備流程、相關展會信息以及邏輯推理來嘗試構建一個合理的分析框架,以間接推測其可能的布置時間。
2022年深圳國際樂器展覽會 MUSIC SHENZHEN由深圳市樂器行業協會、音教聯盟、深圳華世樂器展覽有限公司舉辦,一年一屆,本屆展會將在將2022年03月31日舉辦,展會地點深圳會展中心 福田區,展會預計展覽面積達到15000平米,參展觀眾數量達到20000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1000家。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12月26日,國學文化教育展在市展覽館開展,共展出唐詩、宋詞、元曲中的經典作品100首。作品融合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書法藝術,并配以精彩賞析短文,完美展示了“唐宋元一脈相承,詩書畫三絕合璧”的藝術。展覽由市文旅局主辦,2020年1月5日截止。圖為觀展市民正在用手機拍攝自己喜歡的作品。
廣東省博物館是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跨入新世紀,廣東省博物館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200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投資9億元在廣州珠江新城建設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項目是廣東省“十項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和建設文化大省三大文化設施之一。新館瀕臨珠江,坐落在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新城市軸線東側,與西側的廣州歌劇院以及中央林陰大道、濱江綠化帶一起構成廣州文化藝術廣場。新館規劃總用地面積4.1萬平方米,地面部分建筑面積約4.8萬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合計約6.3萬平方米。
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企業開始發展網絡展示其產品和服務,而vr虛擬展廳的出現恰恰符合當下需求,而比較早應用的此技術的是國內各大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等觀賞陳列性的展館,目前青州市博物館也開始打造網上虛擬vr展廳,既有常設展覽,也有臨時展覽。
國際博物館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并創立的,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館都將舉辦各種宣傳、紀念活動,慶祝自己的節日,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昨天是世界博物館日,福田區規劃建設的華強北博物館整體工程進度已完成95%以上,運營團隊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開館前的各項準備工作,華強北博物館將于7月底投入試運營,目前正火熱征集藏品中.
記者從河南省洛陽市文物局獲悉,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于10月19日開館。20日起,公眾可憑身份證入館參觀。博物館共設有5個常設展廳,2個臨時展廳,總面積70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2000多件,大批珍貴文物在博物館首次展出。